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安徽华润金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华蟾素注射液活性成分的抗肝癌作用机制及临床推广应用”研究获得突破,首次明确了华蟾素注射液中的四大主要成分及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机制。该研究日前荣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华蟾素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稳定或部分缩小病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临床联合用药可显著延长肝细胞瘤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此外,华蟾素还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防止乙型肝炎向原发性肝癌转变,具有一定的预防原发性肝癌的作用。因此,华蟾素注射液临床对于肝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课题组首次明确了华蟾素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可分为四大类:毒配基类、小分子多肽类(分子量800~6000 D)、蟾蜍色胺类、腺苷类。科研人员通过对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肠癌等10多种瘤珠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发现,蟾毒配基类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特别是在抗肝癌的效力上,具有使肝癌肿瘤缩小60%以上的抑制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诱导人肝癌细胞发生凋亡,且caspase-10介导的死亡受体通路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课题组通过研究搞清了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蟾毒配基类成分抗肝癌的独特作用机制、蟾毒配基类成分抗肝癌活性构效关系、华蟾素中多肽类成分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多肽类成分与镇痛活性之间的关系等,为华蟾素注射液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