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兴:赛科药业1958年成立时做原料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进行转型做制剂。到2005年的时候,赛科开始考虑做制剂的国际化。那时,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该考虑怎样能够生存的更好,为未来打下基础。制剂国际化也不是短期就能做成的事儿。
搜狐健康:现在是一共有几个产品取得了国际认证?
方大兴:现在我们在美国有一个产品获批,在欧洲有两个产品。其中,在美国的产品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这个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已经超过3.5亿元。我们做国际化,就是要把企业内部的质量体系跟欧盟对接,提高自己的质量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融入到全球产业链里面去。
目前中国医药产品的出口,原料药占到90%以上的份额,制剂不足10%。然后在制剂的出口中,大部分制剂的出口是在发展中国家。在欧美日这些高端的市场,制剂出口量还是非常少的。现在行业协会想通过组织的力量,能够更好的引导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国内老百姓同样是受益的,因为企业的质量体系是一个大的体系,不太可能对美国做一套,对中国市场另做一套。
搜狐健康:现在赛科在德国和美国的销量情况怎么样?
方大兴:销量还不大。比如说美国市场,我们的产品是去年四月份批的,批了之后,我们实际上一直在找一种最适合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做,而且这个产品在美国也已经有很多家生产,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必须找一个战略匹配的合作伙伴,我们才能真正的大踏步的往前走,这个产品在美国还属于上市前的筹备阶段。
搜狐健康:这几年做制剂国际化的工作,您感觉难度大吗?制剂国际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制约?
方大兴:非常艰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受制约的因素很多,第一是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很清楚的全局观,按照市场规律去布局。第二,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投入,投入不仅仅是指设备什么的,最关键的是你的管理理念、团队,最关键的是建立合适的团队,把规划往前推进。
我们现在到底能够做哪些事情,我们是清楚的,也是很务实的。现在国际业务拓展这块,一个是物料的全球采购,我们都知道怎么去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最优的资源,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产品的商业生产。一个是我们自己要报批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渠道的铺垫,国际市场上的合作是非常灵活的,从具体品种开始,通过合作过程也许会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搜狐健康:刚才您讲到企业的质量体系跟国际接轨,公司在成本上的压力怎么消化?
方大兴:压力肯定很大。如果国内不改变“惟低价是取”的政策导向,我们肯定会处于很劣势的地位。我们希望国家有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引领企业把质量体系做扎实,让企业有更多的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以后,我们计划每年推两到三个产品到美国注册,同时这个产品也在中国市场注册销售。我们最大的策略就是:一定要让我们在国际市场注册的产品同时在国内注册,实现同一处方、同一工艺,让老百姓在国内也可以享受到相同的高质量。
搜狐健康:现在赛科已经从北药转换到华润旗下,这个平台的变化,对于制剂国际化有没有影响?
方大兴:没有,赛科按照以前确立的规划往前推进。整个华润医药的战略也正在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