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集团的前身是1938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联和行,战争年代是党在香港隐蔽战线上的重要机构。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直是家综合性外贸公司,承担着为国家出口创汇的使命,发挥着中资窗口企业的重要角色。1992年,华润在香港借壳上市,由此进入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通过收购兼并加速企业发展的时期。90年代末华润在企业发展模式、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始摆脱传统贸易公司的特征。2001年,华润制定了“再造一个华润”的战略目标,大规模投资内地市场,业务板块有进有退,主营行业快速增长。
新世纪以来,华润的发展变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在战略驱动下,华润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2001年至2009年间,营业额增长4倍,达到1,698亿港元;经营利润增长7倍,达到177亿港元;净利润增长4倍,达到77亿港元;总资产增长6倍,达到4,114亿港元。旗下6家在港上市公司中,已有3家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华润自2005年起连续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A级企业。2009年华润营业额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95位,利润总额进入中央企业第10位。
二是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产业群。十年间,华润从一家没有自己的产品、技术和生产的贸易型企业,通过向实业化发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市场地位、产品地位,拥有了技术、品牌、生产、渠道等产业发展基本要素。目前,华润的产业横跨消费品、电力、地产、医药、水泥、燃气、金融等7大领域。在第一个战略发展期,华润建立了零售、啤酒、电力、纺织等一批产业。在2005年开始的第二个战略发展期,医药、燃气、金融等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地产、水泥等产业由弱到强,成为带动整体业绩增长的有生力量。
三是行业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目前,华润的超市自营门店已超过2,900家,营业额连续多年保持中国连锁超市第一的地位。华润雪花啤酒是中国销量最高的单一啤酒品牌,也是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品牌。华润电力的总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是中国运营效率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华润置地已成为仅次于万科和中海、在内房股市值中排名第三的综合地产发展商。华润水泥产能已突破4,000万吨,吨水泥盈利指标名列中国大型水泥企业前茅。华润燃气的业务已进入60个城市,用户超过820万户,成为拥有用户数最多的中国城市燃气运营商。
四是在业态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产业发展过程中,华润利用地处香港的优势,将本地先进的业态消化吸收后引入内地,获得了巨大成功。例如,华润的Ole′高端超市借鉴的是香港taste等高档超市模式,华润Vango24小时便利店借鉴的是7-11便利店模式,华润堂借鉴的是屈臣氏、万宁等健康护理专门店模式,万象城都市综合体项目,借鉴的是太古城、又一城等业态模式,新开设的欢乐颂购物中心等新业态,借鉴了香港华润新之城、以及朗豪坊等时尚型业态的成功经验。
五是一批产业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例如华润电力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华润置地的“地产发展+物业租赁+增值服务”的综合地产经营模式;华润水泥的“资源掌控+资源转化+资源分销”的纵向一体化业务模式;华润啤酒的“蘑菇式”扩张模式等。这些独特的商业模式,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加快了业务复制,增强了产品获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