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锅、银铲、桑木材、乌头驴皮等齐聚一堂……这是在做什么?原来,这些都是熬制阿胶最为上等的材料。这时,在悠扬的“梵呗”音乐声中,阿胶炼制技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带领八位老炼胶人,取出 “至阴之水”,倒入金锅点燃桑柴。随后,“冬至九朝贡胶”的炼制正式开始。
东阿阿胶,是曹植称为“仙药”,李时珍奉为“圣药”的珍贵补品,历代皇家贵族更把阿胶作为贡品,每年冬至派大员监制阿胶的历史早已源远流长。如今,在东阿阿胶股份公司秦玉峰的努力下,每年冬至时节在阿胶发源地东阿县举办的中国冬至阿胶节,不但成为一场影响广泛的传统医药文化盛事,更成为东阿县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
文化营销促进阿胶价值回归
秦玉峰1974年进入东阿阿胶工作,自17岁起师从第七代传人刘绪香老药师钻研阿胶传统炼制技艺,精通全部制胶技法,成为创于清代嘉庆五年的东阿阿胶制售堂坊--同兴堂第八代传人以及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第8代传统阿胶技炼制技艺传承人,秦玉峰无奈地意识到:“很多年以来,社会大众对于阿胶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补血上,属于女子专用,可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上看,阿胶一直是滋补上品,功效包括进补、营养、预防、保健和养生。医圣李时珍'久服轻身益气'的评价,就是对阿胶功效空间延展的很好佐证。”
在秦玉峰看来,阿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超凡的滋补养生之功,更在于其文化价值。因此,他执掌东阿阿胶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划“文化营销工程”。
由此,针对阿胶价值回归的“文化营销”战略全面展开。2006年开始,秦玉峰专门组织班底,用两年多的时间搜集、挖掘、整理出东阿阿胶药方3200多个,食补方100多个,膏方200多个,针对阿胶2500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整理了阿胶历史典故组成《东阿阿胶拍案惊奇》系列,极大地丰富了阿胶的文化价值内涵。
文化营销战略实施以来,东阿阿胶的新老产品都供不应求,复方阿胶浆销量增长30%以上,补血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营销文化塑造东阿阿胶品牌魅力
文化营销成功后,为了将东阿阿胶大健康养生理念更好的推向社会,秦玉峰随即提出“文化营销”到“营销文化”的顺势转变--营销传统的中医药保健养生理念和健康管理方法。“恢复冬至滋补习俗”和“推动规范膏方文化”即是其营销文化战略的初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首先从打造文化节名片开始。2009年,秦玉峰将第三届东阿阿胶文化节正式更名为“中国冬至阿胶节”,不但增加了对冬至文化的弘扬,还联手中医药界推广冬至膏方进补,其目的就是倡导恢复中华民族传统的进补方式,将进补民俗文化和中医养生文化相互结合。
接下来,为了保护阿胶非物质文化并实现更好地传承,秦玉峰采取“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的发展策略。在产业链上游,东阿阿胶在全国建立了13个养驴原料基地,并以各地的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为依托,营销中医药养生文化,实现由生产者向健康方案提供者的转变。
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是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依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打造的健康服务连锁机构。养生馆不仅为消费者提供补血、滋补、美容三大系列近50种阿胶产品,还以3200个阿胶经典验方以及中医专家资源为依托,为消费者提供养生、保健、美容等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另外,养颜养生馆还通过养生论坛、养生辅导等活动传播阿胶养生文化。目前,东阿阿胶已在广东、山东省内建立了30多家养颜养生馆,下一步将向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进军。
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化阿胶的文化价值,东阿阿胶开始着手建设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文化苑项目先期投资4000万元,总规划占地面积14.8公顷,共包括阿胶古方生产线、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养生坊、药王庙和中医养生文化体验中心等20余个模块,集文化、中医养生、旅游等于一体,与原有的曹植公园内绿化融为一体。
东阿阿胶的“营销文化”策略显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8年,东阿阿胶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玉峰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随后,在秦玉峰主持下,恢复了古方生产线,实现了对阿胶古老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柳长华评价说:“中药非常讲究地道性,史书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这是因为东阿县的地下水是制作阿胶不可缺少的材料。冬至九朝贡胶由阿胶传承人秦玉峰亲率老炼胶师在冬至这天纯手工制作,同时也使阿胶炼制技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