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掀投资热 跨国医药巨头中国忙圈地
发布时间: 2009-06-05 【字体: 返回列表

    一直以来,跨国医药公司市场重点定位在一、二类城市的三甲医院,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尤其此次医改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个改革重点,基层医疗市场的潜力开始苏醒,这使很多企业摩拳擦掌,一向驻足高端市场的跨国医药公司也开始跑马圈地,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到社区和农村医药市场。

    拜耳就是这些敏感的跨国医药企业中的一员。早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拜耳就不断调整战略,向中国农村以及西部市场布局,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公司2008年实现了47%的高增长,成为在华跨国制药企业的“老大”。而这一业绩正是得益于其将业务扩展到我国的农村和西部市场。事实上,早在20079月卫生部与拜耳医药保健就曾共同发起“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生培训项目;2008年拜耳先灵首次通过合作关系开展项目培训,为中国的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医疗保健和健康知识的培训;从2008年开始的HOME项目,将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针对城市的慢性疾病管理建立档案库和开展健康教育。

    而医疗器械企业也迅速捕捉到这一信号,并开始积极布局市场,向基层医疗市场深入,以期抢占市场先机。

    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时,西门子就认识到这一政策导向,发起了为期5年的农村医疗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200810月,西门子又与卫生部合作在陕西洛川建起了“西门子新农村医疗示范中心”,借此在中国农村推广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设备解决方案和医疗服务模式”。

    像西门子这样关注低端市场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并不在少数。2008年末,GE医疗集团宣布,将通过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外合资公司,致力于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基础医疗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普及型医疗科技产品。而更早在20046月,飞利浦公司就与东软集团合资成立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机构,主要面对中国内地市场。

梦想实现仍面临多重挑战

    虽然新医改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充满巨大的机遇,很多业内人士也纷纷看好这一政策对于企业利好影响,但并非所有的医药制造企业都会受益。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企业仍面临着行业调整甚至洗牌的巨大挑战,很多资金、技术实力薄弱的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即使是对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来说,也并非全面利好,它们亦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首先,按照医改意见,我国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虽然目录出台时间一拖再拖,围绕着基本药物目录的各方博弈还在继续,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国家对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定价不会太高。这意味着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本土医药品牌将迎来发展良机,而药品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品牌的跨国制药企业遭遇尴尬局面,它们希望产品以目前的价格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是很困难的。

    同时,跨国医药企业一直以来都倚重专利药的生产和研发,而目前新医改在某些具体政策方面尚不明朗,比如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细节以及专利药的定价等问题,都是跨国医药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跨国医药企业希望在新医改中分得一杯羹的梦想能否实现的关键。

    对于绝大多数跨国医药企业来说,他们目前所希望的是政府在制定新的医改政策时营造一个鼓励制药行业不断创新的政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鼓励药品研制与开发企业在华贸易、投资与发展。

而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区总裁庞纳博总结认为,外资企业能否在此市场发展大潮中分到一杯羹,取决于几个因素:政府对创新药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新药物市场准入机制、医保报销目录的更新实施情况、设立国际标准的药品质量标准以及当前争议中药品定价政策改革。如果以上因素不能找到恰当的解决途径,专注于专利药品研发的跨国药企市场份额将会缩小,与本土仿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差也将拉大。

返回顶部